(一)刀切黄油
欣赏一枚三问报时表,应该在安静的室内,喧闹的室外和人声混杂的房间很难让我们充分聆听细节。纵使举在耳边,也劳师费财。
启动表壳侧面的打簧滑杆,便会即时鸣报小时、刻钟、分钟。推动打簧滑杆的作用就是上紧发条弹簧,为报时齿轮系统提供动力。也就是说报时表的动力来源是独立的,随用随拨,而走时系统及其它功能的动力则来源于主发条盒。
没有启动过报时表的朋友,在启动滑杆时往往不能“一吐为快”,要么不连贯,要么拨到一半就松开,这样的错误操作有损滑块系统的精密部件,令表主着实心痛。正确的启动是:轻柔连贯,用力恰当,一推到底。
在启动别人的三问表之前,先要获得表主同意。三问表坏了不仅非常闹心,而且维修费用高昂。在表主同意前,我们不能对表进行任何操作,这是看表的修养。
极富经验的行家往往能在拨动滑杆的瞬间,便对手中的报时表有了几分判断。没有非凡品质,那种感觉将是费劲、生涩的。
细节决定成败。泰瑞.斯登说过:“拨动百达翡丽的报时滑块犹如用刀切黄油,又稳又滑”。
(二)天籁之音
闭上眼睛,将精神集中在耳朵,出色的报时鸣音仿佛清澈的水晶一般,但又绝不仅仅这样简单。如果没有聆听过多个不同品牌和至少几十枚报时表,我觉得对报时表鸣音的领悟或许还是有些空洞的。就像初品原桶威士忌和古巴雪茄,说的出酒的凛冽、茄的浓厚,却很难真正体会其中的不同。
有一点要补充,要获得真正丰富的聆听三问之经验,需要听过很多高品质的报时表,而不是平庸之作。所谓高度决定视野。
到底什么是高水准的三问?
第一,声音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是容易理解的。第二,声音要和谐。如果小时的声音很好听,刻的声音也很悦耳,但两个连贯起来并不协调,这还不是成功的三问。就像一个乐队,单个成员要优秀,整个乐队要和谐。第三,敲击的速度要适当,达到一种音乐般的优美韵律。如果速度过慢,如同跋涉沼泽,拖泥带水;如果过快,则又如尿急一般,你心中默数还得跟的上趟儿,这种情况下,声音没有足够的时间得到释放,让人不能充分感受音质是否纯净。
(三)人,是最关键
的确,用文字来形容一枚出色的三问报时表,就算专业人士都会顿感词汇的贫乏。有人说三问报时是制表业的巅峰,这不无道理。三问更接近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它是通过音锤在空气中的运动,敲击音簧产生鸣音,而不是轮系间的运动,不是数学计算就能解决的问题。
一个百达翡丽三问报时装置,需要使用100多枚独特部件。一个世纪前,在腕表逐渐取代怀表的时代,将三问装置纳入口径更小的腕表,是非常挑战的。
制作出一枚动听的三问是困难的,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制作高品质的三问,则是难上加难。表壳的形状和材质、内部的空间余量、音簧的长度形状材质、音锤与音簧的配合等诸多因素,都会决定一枚三问优秀与否。还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组装,不断调校,让声音和谐而优美,清澈如水晶。
对百达翡丽来说,最珍贵的是超过一个世纪不断制作三问腕表的经验(当然,怀表时代的问表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制表师需要200至300小时才能组装完毕一枚三问报时表,而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数十年的积累。我相信很多东西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宝贵的经验在制表师之间世代相传,他们静心凝神,专注把这件事做好。
可以说每一枚三问都是独特的,就像人的嗓音,没有完全一样的存在。本质的原因,是三问出于手工制作,机器决不能替代。人,是最关键。
(四)最后考验
除了制表师反复调整,百达翡丽的的每一枚三问报时表都将最经受严格考验——在出厂前由总裁亲自测试,并签字确认。这不是象征性的流程,百达翡丽总裁确实是这个地球上对三问最有经验的人。这种安排非常合理,每一任总裁都是听了几十年三问的资深专家。他们一定有很多家传的经验,只是我们不得而知罢了。
三问报时表的鸣音就像音乐,即使是对钟表完全无经验的人,也马上知道动听与否。而水平不同的人,又能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不一样的感悟。和高手聊一聊三问,总是能学到很多。这是问表百听不厌的魅力所在。
将一枚百达翡丽三问稳稳持于手中,刀切黄油,启动滑杆,聆听纯净悠远的天籁之音。此刻,心无旁骛,静心凝神。
你会听见三问的美妙:出于手工,打动人心。
老菲烈 & Christina
2019年10月5日,上海
羽毫钟表收藏 Yuhao Time
举千钧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毫。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