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下不能找到答案,回顾历史或许会带来启发。
(一)创业的艰辛
百达翡丽诞生于1839,简单来说,两个创始人安东尼•百达(Antoine Norbert de Patek)和弗朗索瓦•沙柏(François Czapek),一个负责商业,一个负责制表,当时主要客户是自己的同乡——波兰人。
白手起家的早期,可以说困难不断,1844年左右,公司账面只有1.86瑞士法郎。
百达,一个怀着爱国梦的前波兰军官,在充满激情的戎马生涯之后,不得不暂时放下波兰梦,先解决面包的问题。他定居瑞士日内瓦,然后投身钟表业。可惜合作没有那么容易,百达和沙柏摩擦不断,关系越来越僵。沙柏是个天才制表师,但是漫不经心,花天酒地。百达实在无法忍受。两个外国人在瑞士谋生活,容易吗?百达看着这1.86瑞郎,已经气得够呛。
终于熬走了沙柏,六年合作走到尽头,公司迎来了新的技术总监——让•阿德里安•翡丽(Jean Adrien Philippe),转机终于到来,翡丽从法国远道而来,他通晓最先进的技术,在异国他乡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历史上,百达翡丽不止一次遭遇困难时刻,上帝保佑,这间小公司活下来了。
(二)百达的旅行
1854年,听说大洋彼岸有生意的机会,百达从日内瓦出发,辗转前往遥远的美国。
那个年代,从英国利物浦到美国纽约,计划是10天船程。实际上,在北大西洋冬季飓风的肆虐中,我们的百达先生在海上漂了整整14天。
估计在19世纪的欧洲人看来,去美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疯狂行为,即使到了20世纪初,也依然是风险之旅——泰坦尼克的沉没是1912年。
为了安全,他下榻纽约最高级的酒店。入住当天,窃贼就毫不客气将客房扫荡一番。百达说,还好我什么珠宝都没有!然后,酒店发生煤气罐爆炸,Tiffany拒绝签下任何订单,百达倍受打击。但他又十分硬气,不愿就此打道回府,他决定进行美国深度游。百达的旅行充满挑战:他搭乘的船发生相撞事故,又被困在大风雪中四天三夜,好在他还活着!
如果知道创业这么苦,当初还会创业吗?
(三)黑暗中的光
每一个困难时刻的最后,都有一道光。
1844年冬天,百达前往巴黎参加法国工业博览会。他不曾想到,这次巴黎之行是决定性的。百达遇到了翡丽。
翡丽通过博览会展示他的无匙上弦系统,评审团给予赞美,但没有钟表品牌伸出橄榄枝。百达以敏锐的眼光,看到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技术进步。他马上决定,一定要和翡丽合作。
十年后访问美国,百达亲自走访开拓市场,为品牌在北美留下美名。在返回日内瓦之前,他还意外收获了Tiffany多达150枚时计的大订单。我认为美国之行最深刻的影响,是百达对品牌的清晰定位。他看到了蒸汽机驱动的机器大规模制造钟表零件,马上意识到,自己无法在这方面与美国竞争,百达翡丽应该只制作最高级的钟表,追求技术和艺术价值,重视差异化需求,而不是追求规模化工业生产。
当百达满身疲倦回到日内瓦的时候,他是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但如果百达知道,他已经为公司开辟了最重要的市场,下个世纪,将有超过50%的百达翡丽被送往美国,他一定会深深感到欣慰。
每一个困难时刻的最后,都有一道光。有时候,这道光清晰强烈,正如巴黎之行,这时候,人们可以马上意识到机会的到来。
有时候,这道光如此轻盈柔和,它以不易令人察觉的步伐,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需要几年,甚至更久,才能意识到当时是一个改变人生的黑天鹅时刻。那些痛苦中所隐藏的,或许是光芒万丈。
(四)最后的话
此文无意提醒诸位,看看自己账上余额还有多少。或者反过来想,余额1.86的都活下来了,我们必须为自己加油。我想说的是,困难之后还有困难,将困难视为常态,或许能让我们更平和的接受一切。在黑暗中默默坚持,就像当年的百达那样,等待属于自己的那道光。
即使今天的现实,是这个地球上最大胆的电影编剧都不敢写的。
与诸友共勉。
老菲烈 & Christina
2020年3月26日,慕尼黑
羽毫钟表收藏 Yuhao Time
举千钧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毫。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