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羽毫分享>百达翡丽Vintage入门(14):寂静之刻,听见时间——聊聊百达翡丽三问腕表
百达翡丽Vintage入门(14):寂静之刻,听见时间——聊聊百达翡丽三问腕表 2020年05月23日

鸣音报时表是表友喜爱的,它可以与你交互,你问它答,同时聆听清脆悦耳的鸣音。拥戴之下,古董三问怀表在近些年中大量来到国内。毕竟获得一枚三问怀表要比三问腕表要轻松的多。


(一)报时怀表的“百年难题”


细心的表友一定有这样一个发现:从松开三问怀表的滑杆开始,直至鸣报结束,都会弥漫着沙沙沙的噪音,或大或小,挥之不去。这曾是一个百年难题,纵使百达翡丽也是如此。这种沙沙沙的背景噪音往往使人无法集中精神,还会令报时鸣音的品质无从分辨。一百多年以来,这个技术难点无法攻克,人们只好去忍受,去接受这个似乎是天然缺陷的不足。


那么,这样的噪音从何而来哪?它来自调节报时节奏的反冲锚。这个部件位于齿轮系的最后一枚齿轮上,其发出的噪音就像烤面包机定时器的声音。反冲锚发出噪音,是因为带棘爪的反冲擒纵器的设计原理,导致其平衡重锤在每次摆动结束时都会撞到可调整的固定螺丝。


(二)什么样的三问腕表值得收藏?


前些时间,一位百达翡丽新晋藏家向我了解三问腕表。直抒己见,我建议喜欢Vintage一些的、且腕径并不粗犷的表友,可以更多关注上世纪末发布的三问型号。


始于1989年,为品牌150周年献礼的万年历三问Ref.3974,这是我最喜爱的腕表型号之一,它堪称里程碑式的杰作;或是Ref.3974的同年兄弟,同样重要的,总量仅为百枚左右的珐琅面自动三问Ref.3979。



时隔三年,百达翡丽又一次在同年中推出两款三问腕表,名气最大的当属表友无人不晓的陀飞轮三问Ref.3939。说它名气最大,不排除有个便于记忆的型号名。但Ref.3939确是我的最爱之一,可是却因口径偏小价值走低。特想为Ref.3939美言一句:若在“单一”功能三问中选择,我必选Ref.3939(本章不延展评价,未来可另起一篇)。另一枚是酒桶型万年历飞返三问Ref.5013。这枚很挑人,它是身形高大,甚至得有些艺术气质的优雅男士专属,否则就是灾难。



九十年代最后两枚,是1993年发布的陀飞轮飞返万年历三问Ref.5016,它是百达翡丽收藏家心中真正的腕表之王,以及1997年的首枚将官式表壳三问Ref.5029。



此时或有朋友纳闷了,你一向是推崇更早期Vintage和古董表的,怎么在三问腕表领域,站队偏向了近代哪?


一句话概括:成熟的技术,兼具优雅。


(三)早期三问腕表的收藏壁垒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腕表,首先设计是夸张硕大的,越来越重的工业化气息迎合了这个modern时代。1989-1997,明显的掐头去尾。怎么理解哪?左边的技术在向前,右边的审美在向后,技术、审美,就在那个时期交集了。本段向左回顾,追溯百达翡丽早期三问腕表。


数量因素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百达翡丽无论在time-only、万年历、计时、世界时当中都涌现出众多它的爱好者们依然脍炙人口的著名型号腕表。那么在此之前,生产过的三问腕表型号有多少那?数量惊人,连带最早未命名的几枚,以及命名型号的至少有15个。其中第一个有名字的三问型号大家一定很难猜到,它是Ref.570。你没看错,一枚搭载了11法分三问机芯的Ref.570。何必匪夷所思,犹如你看到Ref.96世界时,和既有time-only又有计时的Ref.530。


话说回来,于复杂三问腕表而言,15个未命名和命名型号真的算很多了。然而急转直下的是它的总量。截止20世纪60年代末,百达翡丽生产的三问腕表共约30枚。尤其在1989年之前的近30年中,三问腕表甚至一度消声匿迹,是市场上无人问津的滞销产品。或许已经有人看出来了,在这15比30当中,一定有不少是孤品吧?没错,极有可能一半以上为孤品,或区区两枚。



例如传奇收藏家小亨利.格雷夫斯于1928年购入的一铂一黄,两枚无命名型号的酒桶型三问腕表。如今,百达翡丽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铂金材质,而另一枚黄金材质在2019年11月现身公开市场,终以4575000瑞郎易主。再提几个有型号的:1946年的Ref.2421和Ref.2419、1952年的Ref.2524、1956年的2525/1、1958年的Ref.2524/2和Ref.2534。



技术因素


百达翡丽早期三问腕表,数量稀少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1945年才安静下来的欧洲战火、因需求不足导致关键零部件音簧制造商停产,以及甚至颠覆了传统制表业的石英危机等等。但我认为,本章开始提到的技术因素很难不是一个重要原故。元件微缩对三问鸣报以及叠加复杂功能腕表而言,无疑是重大突破,但对鸣振空间设计、声学方面研究却是初期的。同样,因反冲锚发出噪音,依然没有本质的改变。


我曾有机会拨动过至少五枚六十年代前的百达翡丽三问腕表,鸣报音质都是非常好的。只是大家试想,将直径10-14法分之间机芯(其中以12法分最为常见),装配进入直径最小27mm,最大不足34mm的表壳。口径倒是符合了时代审美,可鸣报音量就难尽人意了。逼仄的鸣振空间另眼前的鸣音如远处的蟋蟀。



上段描写是客观的,但又自知是大言不惭的。百达翡丽尽管在鸣报装置发明了150年之后才涉足这一领域,然而从19世纪40年代起,鸣报技术的发展便于百达翡丽的成长壮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腕表鸣报的早期阶段,跟从者寥寥。我们却很有幸,贯穿的看过百达翡丽从19世纪开始的三问怀表,到20世纪初中的早期三问腕表,直至今天感触三问技术获得的巨大突破。


综上所述,罕有的数量导致更加昂贵的价格;受技术困扰难以解决的缺陷。这是不建议表友选择早期百达翡丽三问腕表的重要原因。那些天然稀缺,极具历史意义的它们,更适合留给博物馆,或是孤独求败的资深钟表收藏家。


(四)1989,破解难题


直到1989年之前,菲力.斯登意在借150周年献礼,重启复杂功能时计的新时代。如果说Ref.3974、Ref.3939、Ref.5016是新时代的明星,那么我在太多文章中都有提到的,也是大家熟悉的Calibre 89,一定就是那颗最耀眼的巨星。它不仅一举打破当时最复杂功能时计的纪录,更深远的是在百达翡丽开发Calibre 89 的报时装置之前,一项创举打破了我们前面说到的百年难题。



困扰了一百多年的报时技术终于得以巨大进步。它是机芯工程师Jean Pierre Musy及其团队发明的“惯性调速器”。惯性调速器装置不但没有挥之不去的噪音,且其他功能亦同样卓越。以前的报时装置,由于反冲擒纵器的磨损老化以及弹簧变松,报时鸣音的节奏和和持续时间会发生改变。为了消除这个状况,技术人员开发出一种惯性旋转臂,根据转速差异调整向内和向外的旋转,这样保持了转速稳定的理想水平。这对日后“回头看不到对手”产生了深远意义。



今天,我们品鉴任何一枚现代百达翡丽三问腕表,闭上眼睛,将精神集中在耳朵,拨动如刀切黄油般感受的滑杆,不会在受到机器运行发出的打扰,安静的聆听,享受那清澈如水晶一般的天籁鸣音,心无旁骛,静心凝神。(前文《百达翡丽Vintage入门(9):刀切黄油,聆听三问》)


(五)工业化制表时代


为150周年献礼所付出的多年努力,在不经意中标志着三问报时腕表、多重复杂功能腕表可以批量生产的时代由此开启,也是百达翡丽导入工程学制表的历史节点。这是菲力.斯登领导品牌最大贡献之一。可以明确的说:自1989年开始,百达翡丽的新款机芯全部采用电脑设计、数控设备的“现代工业化”方式生产。精确的图纸、严苛遵循的公差,更加可靠稳定的质量控制,使得不在完全依赖制表师的经验。并具备在未来很远时间生后,生产出和从前一致的零部件,为客户提供长久的维修保养。甚至再次制造出一枚全新的“古老”时计,也是绝对可以实现的。只不过,这是收藏家的噩梦。



老菲烈

2020年5月23日,慕尼黑



羽毫钟表收藏 Yuhao Time

举千钧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毫。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版權所有©2014-2020羽毫钟表收藏 个人微信 : patek1518, 邮箱:info@yuhaotime.com 微信公众号: yuhaotime